客服热线:

羊胲子

   2024-08-01 50
核心提示:  羊胲子  (《纲目》)  【异名】羊哀(《辍耕录》),百草丹(《纲日拾遗》)。  【来源】为牛科动物山羊胃中的草结。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  【采集】宰羊时发现胃中草

  羊胲子

  (《纲目》)

  【异名】羊哀(《辍耕录》),百草丹(《纲日拾遗》)。

  【来源】为牛科动物山羊胃中的草结。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

  【采集】宰羊时发现胃中草结,取出晒干或晾干。

  【药材】形圆如弹丸,大小不等,常见者直径为2~3厘米。外表灰黑色,略现细小草筋状物质,微带光泽。质轻松,体不沉重,无臭。以个大、体轻、色暗、有光泽者为佳。

  产于四川。其他地区亦产。

  【性味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无毒。"

  【归经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胃经。"

 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纲目》:"治翻胃。"

  ②《纲目拾遗》:"解百草药毒,治噎膈翻胃。"

  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分;或入丸、散。

  【宜忌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"胃火炽,无气滞者勿服。"

  【选方】治翻胃:羊胲子(煅存性),每一斤入枣肉、平胃散末一半,和匀。每服一钱,空心沸汤调下。(《摘元方》)

(责任编辑:小编)
下一篇:

羊肝

上一篇:

羊胡髭草
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