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热线:

鲟鱼

   2024-08-01 60
核心提示:  鲟鱼  (《本草拾遗》)  【异名】鲔(《诗经》),蹰(《毛诗传》),踹鲔(《尔雅》),尉鱼、仲明鱼(陆玑《诗疏》),饔(《尔雅》郭璞注),乞里麻鱼(《饮膳正要》),碧鱼(《纲目》)。

  鲟鱼

  (《本草拾遗》)

  【异名】鲔(《诗经》),蹰(《毛诗传》),踹鲔(《尔雅》),尉鱼、仲明鱼(陆玑《诗疏》),饔(《尔雅》郭璞注),乞里麻鱼(《饮膳正要》),碧鱼(《纲目》)。

  【来源】为鲟科动物中华鲟的肉。

  【动物形态】中华鲟

  体长达2米以上,背部狭而腹面平直。吻近犁形,略向上翘,头部被有光滑的骨板。口腹位,成一横裂,吻须2对,等长,平行横列。眼小。鳃孔大,鳃耙薄而尖,约22枚。颌两侧各有1块骨板;体部具骨板5行,背正中一行较大,背、腹侧各2行,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~2块: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一行,其他部分光滑无鳞。背鳍54~66;胸鳍发达,着生于腹面;臀鳍32~41;尾鳍歪形,上叶发达。体背和头部青灰色,腹部白色,鳍均为青灰色。

  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。分布长扛、钱塘江流域和其他沿海各地。

  此外,尚有白鲟科的白鲟体长达2米余。裸露光滑,仅有小鳞。背灰绿色,腹白色。头颅长,吻延长,突出如剑状,口腹位,眼小。分布东海、黄海,进入钱塘扛、长江、黄河等。此即《纲目》所说的鲟鱼。

  以上动物的鳔(鱼鳔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  【性味】甘,平。

  ①《本草拾遗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  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,温。"

  【归经】《本草提要》:"入手太阴,厥阴经。"

  【功用主治】益气补虚,活血通淋。

  ①《食疗本草》:"主血淋,可煮汁饮之。"

  ②《本草拾遗》:"益气补虚,令人肥健。"

  ③《饮膳正要》:"利五藏,肥美人。"

  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胃,活血通淋。"

  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煮食。

(责任编辑:小编)
下一篇:

寻骨风

上一篇:

鸦胆子
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