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热线:

鲜黄连

   2024-08-01 120
核心提示:  鲜黄连  (《东北药植志》)  【异名】洋虎耳草(《中国植物图鉴》),细辛幌子、常黄连、铁丝草(《东北药植志》),朝鲜黄连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毛黄连(《辽宁经济植

  鲜黄连

  (《东北药植志》)

  【异名】洋虎耳草(《中国植物图鉴》),细辛幌子、常黄连、铁丝草(《东北药植志》),朝鲜黄连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毛黄连(《辽宁经济植物志》)。

  【来源】为小檗科植物鲜黄连的根茎。

  【植物形态】鲜黄连

  多年生草本,高约25厘米。根茎短,外皮暗褐色,内部鲜黄色,密生细而有分枝的须根。叶片近圆形,径约5~8厘米,基部深心形,顶端微凹,边缘波状,掌状脉7~9条,叶质薄,两面平滑无毛;叶柄长13~25厘米,无毛,基部具紫褐色的鳞片。花单生于花茎顶端,径约2厘米;萼片4,紫红色,早落;花瓣6~8,倒卵形,淡紫红色或带紫红色;雄蕊8;雌蕊1,纺锤形。蒴果。种子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4~5月。果期5~6月。

  生长于林下、山坡、灌木丛或山脚湿润地上。分布东北。

  【采集】9~10月采挖,除去地上部分及根须,晒干。

  【药材】干燥根茎甚短,外表棕褐色,上有茎基残存,并被小鳞片。断面黄白色,木质部往往有空隙。气特异,味苦。

  产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地。

  【化学成分】根、根茎含小檗碱等生物碱。

  【性味】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苦,寒。"

  【功用主治】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,健胃止泻。治发热烦躁,口舌生疮,眼结膜炎,扁桃体炎;食欲减退,恶心呕吐,衄血,吐血;肠炎,腹泻,痢疾。"

  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钱;外用:煎水洗眼。

(责任编辑:小编)
下一篇:

籼米

上一篇:

咸虾花
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