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热线:

毛薯

   2024-08-01 40
核心提示:毛薯
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

【异名】参薯、黎洞薯、大薯、薯子(《广州植物志》),脚板薯、鸡窝薯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红毛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薯蓣...
毛薯
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

【异名】参薯、黎洞薯、大薯、薯子(《广州植物志》),脚板薯、鸡窝薯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红毛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【来源】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。

【植物形态】参薯
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块茎肉质,长达60厘米,形状和颜色多种。茎锐四方形或有4狭翅,平滑无毛。叶对生;叶腋内常有零余子;叶片心状卵形至心状长圆形,裂片近圆形,长8~16厘米。宽5~8厘米,先端锐渐尖,基部心形,有脉7~9条。雄花序腋生,狭圆锥形,长20~30厘米;花淡绿色,互生于"Z"字形、丛生而为总状花序式的短穗状花序上,长1~1.5毫米;雌花序为简单的穗状花序。蒴果革质,椭圆形,有3翅。花期7~8月。果期8~9月。
栽培或野生。分布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【采集】冬初挖掘,洗去泥土备用。

【性味】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甘,平,无毒。"
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块茎能促进溃疡的肉芽生长。并有收水生肌,使疮面结疤作用。研末治汤火伤及面部烂疮。配猪腱肉服,治眼珠突出,俗称螃蟹眼。"
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补脾肺,涩精气,消肿,止痛。"
(责任编辑:小编)
下一篇:

毛蕊老鹳草

上一篇:

猫儿眼睛
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