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热线:

走马胎

   2024-08-01 50
走马胎
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

【异名】大发药(《陆川本草》),走马风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山鼠、血枫(《广西中草药》),山猪药(海南)。

【来源】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茎。

【植物形态】走马胎,又名:走马藤、大叶紫金牛。
常绿小灌木。根茎呈念珠状,膨大,粗壮。叶通常集于枝端,纸质;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20~40厘米,宽达1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。边缘有细锯齿,下面红色。圆锥花序顶生;花淡紫色;萼片5裂,裂片近三角形;花冠5深裂,裂片卵形至广卵圆形,长约3毫米;雄蕊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;子房上位,花柱线形,浆果圆形,熟时红色,具细长的果柄。花期4~7月。果期10~12月。
生于林下、山谷或溪旁等潮湿处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
本植物的叶(走马胎叶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秋季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晒干。

【药材】干燥根茎呈圆柱形,常膨大呈念珠状,径1.5~4厘米,表面灰褐色至暗紫色,有纵向沟纹,皮部易剥离,厚约2毫米。质坚硬,断面皮部淡紫红色,有紫色小窝点,木部白色。加工的切片,斜切呈长椭圆形,厚约2毫米,皮部与木部分离,木射线清晰。有时掺入茎基部的切片,中央有淡红紫色的髓部。以干燥,念珠状、皮色紫褐多皱缩、断面有菊花纹者为佳。
产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
【性味】辛,温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劫辛,性温。"
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辛,性温。"

③《陆川本草》:"甘,平。"

【功用主治】祛风湿,壮筋骨,活血祛瘀。治风湿筋骨疼痛,跌打损伤,产后血瘀,痈疽溃疡。
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祛风痰,除酒病。治走马风。"

②《纲目拾遗》:"研粉敷痈疽,长肌化毒,收口。"

③《本草求原》:"壮筋骨,已劳倦。"

④《岭南采药录》:"理跌打伤,止痛,治四肢疼痛,俱水煎服。"

⑤《陆川本草》:"祛风湿,治风湿骨痛,风瘫鹤膝。"

⑥《广西中药志》:"活血行血。治产后血瘀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【选方】治跌打损伤,风湿骨痛:走马胎根二两,大罗伞、小罗伞各三两,五指牛奶、土牛膝各四两。浸好酒三斤,三天可用。每日早晚各服二两。兼用药酒外擦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(责任编辑:小编)
下一篇:

粽巴叶

上一篇:

紫菀
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