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服热线:

牛肋筋

   2024-08-01 70
核心提示:牛肋筋
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【异名】糯米药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拔腋草,黄花母、地膏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【来源】为锦葵科植物小叶黄花稔的全草。

【植物...
牛肋筋
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【异名】糯米药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拔腋草,黄花母、地膏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
【来源】为锦葵科植物小叶黄花稔的全草。

【植物形态】小叶黄花稔
直立、分枝、亚灌木,高通常不及0.5米。叶极小,矩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,长1~2厘米,先端凹入,截头状或浑圆,通常阔,基部楔尖,边缘有齿缺,背灰白色,密被星状柔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通常具短柄,直径约8毫米;萼5裂,裂片镊合状排列;花瓣5,黄色;雄蕊多数;成熟心皮平滑或有皱纹,有短芒。花期冬季。
生于荒地路边。分布华南及西南地区。

【采集】秋后采收。

【性味】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微寒,味苦辛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清湿热,解疮毒。治痢疾,黄疸,疔疮,肿毒。
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消红肿疮毒,治疔疮。"
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清凉解毒。治刀伤,黄疸。"

③《贵州草药》:"消热利湿。"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
【选方】①治痢疾或黄疸:牛肋筋一至二两。煎水服。

②治疔疮:牛肋筋适量,嚼绒,敷患处。

③治红肿疮毒:牛肋筋、鬼针草各等分,捶绒敷患处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(责任编辑:小编)
下一篇:

牛口涎

上一篇:

牛毛毡
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