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枝
荔枝
(《本草拾遗》)
【异名】离支(《上林赋》),荔支(《齐民要术》),丹荔(《纲目》),火山荔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丽枝(《纲目拾遗》),勒荔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
...
(《本草拾遗》)
【异名】离支(《上林赋》),荔支(《齐民要术》),丹荔(《纲目》),火山荔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丽枝(《纲目拾遗》),勒荔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
...
0评论2024-07-311
莲房
0评论2024-07-311
林檎
0评论2024-07-311
蓼实
0评论2024-07-311
鸡血
鸡血
(《别录》)
【来源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血。动物动物形态详"鸡肉"条。
【化学成分】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率,比牛、猪等低,鸡血含血红蛋白10.3克/100毫升,...
(《别录》)
【来源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血。动物动物形态详"鸡肉"条。
【化学成分】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率,比牛、猪等低,鸡血含血红蛋白10.3克/100毫升,...
0评论2024-07-311
金线草根
0评论2024-07-311
金铁锁
0评论2024-07-311
金雀花
0评论2024-07-311
金雀根
金雀根
(《纲目拾遗》)
【异名】白心皮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阳雀花根、板参(《草木便方》)。土黄芪、野黄芪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。
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...
(《纲目拾遗》)
【异名】白心皮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阳雀花根、板参(《草木便方》)。土黄芪、野黄芪(《浙江中药手册》)。
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...
0评论2024-07-311
接骨仙桃
接骨仙桃
(《纲目拾遗》)
【异名】接骨仙桃草(《救生苦海》),八卦仙桃(《医方集听》),蟠桃草、夺命丹、活血丹(《纲目拾遗》),英桃草(《本草求原》),蚁公草、...
(《纲目拾遗》)
【异名】接骨仙桃草(《救生苦海》),八卦仙桃(《医方集听》),蟠桃草、夺命丹、活血丹(《纲目拾遗》),英桃草(《本草求原》),蚁公草、...
0评论2024-07-311
椒目
椒目
(《本草经集注》)
【异名】川椒目(《赤水玄珠》)。
【来源】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花椒"条。
【药材】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,直径约...
(《本草经集注》)
【异名】川椒目(《赤水玄珠》)。
【来源】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花椒"条。
【药材】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,直径约...
0评论2024-07-311
浆水
0评论2024-07-311
建兰根
0评论2024-07-311
尖尾风根
尖尾风根
(《本草求原》)
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尖尾风的根,详"尖尾风"条。
【性味】辛苦,温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辛,性温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辛苦...
(《本草求原》)
【来源】为马鞭草科植物尖尾风的根,详"尖尾风"条。
【性味】辛苦,温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辛,性温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辛苦...
0评论2024-07-311
假酸浆子
0评论2024-07-311
蒺藜
【中药名称】蒺藜
【拼音名】Jili
【英文名】FRUCTUSTRIBULI
【来源】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...
【拼音名】Jili
【英文名】FRUCTUSTRIBULI
【来源】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...
0评论2024-07-311
积雪草
0评论2024-07-311
鸡子白
鸡子白
(《本草经集注》)
【异名】鸡卵白(《别录》),鸡子清(《食疗本草》)。
【来源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白。动物形态详"鸡肉"条。
【化学成分】鸡子白至少有3...
(《本草经集注》)
【异名】鸡卵白(《别录》),鸡子清(《食疗本草》)。
【来源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白。动物形态详"鸡肉"条。
【化学成分】鸡子白至少有3...
0评论2024-07-311
北豆根
北豆根 RhizomaMenispermi
(英) AsiaticMoonseedRhizome
【别名】 黄条香、野豆根、蝙蝠藤。
【来源】 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.的根茎。
...
(英) AsiaticMoonseedRhizome
【别名】 黄条香、野豆根、蝙蝠藤。
【来源】 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.的根茎。
...
0评论2024-07-311
豹肉
豹肉
(《别录》)
【来源】为猫科动物豹的肉,动物形态详"豹骨"条。
【性味】甘酸,温。
①《别录》:"味酸,平,无毒。"
②《千金食治》:"酸,温,无毒。"
③...
(《别录》)
【来源】为猫科动物豹的肉,动物形态详"豹骨"条。
【性味】甘酸,温。
①《别录》:"味酸,平,无毒。"
②《千金食治》:"酸,温,无毒。"
③...
0评论2024-07-311